点“菜”上课,按需施教,充分发挥见习基地作用
—永修电大工作站扎实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教学工作剪影
如何构建“面授、网上、小组三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实践学习”的学习模式,切实抓好教学工作,永修电大工作站在努力探索着。
开学不久的9月 20日,为了征求学员意见,了解学员在教学上的需求,电大工作站就召开了由县农工部副部长亲自参加的学习小组组长座谈会。各小组长在会上提出由于学员大部分来自村两委,受条件限制,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影响了上网学习,希望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要求在加强书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参观考察的实践活动。农工部和学校领导在听取了这些意见之后当即表示,在教学上,除常规学习课程外,“点‘菜’上课,按需施教”就是我们的教学原则,学员需要什么,我们就开设什么课程,安排、聘请相关的老师进行教学。在实践学习上,除在县内设立见习基地外,争取上级支持,让学员免费到外地参观考察。同时,要求各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习活动。
座谈会后,在学校处于搬迁的艰苦条件下,我们装配了50台新计算机,接通了网络,为组织学员网上学习创造了条件。分别在易家河柑橘基地、虬津蔬菜基地、云山企业集团瑶田农场建立了见习基地。根据学员要求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并承诺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时间随到随学。针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居省市先进行列的实际情况,11月 30日,邀请省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谢元态做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管理”的专题讲座。
10月 20日和12月 1日,县农工部领导、班主任、教学点有关管理人员分别亲自参加指导了梅棠、云山两个学习小组的活动。不仅学习小组本组成员全部参加,而且邀请了其他小组长参加,既互相交流思想、增进了了解,又交流了学习体会。活动后,学员还参观考察了梅棠的新农村建设、云居山香菇合作社。特别是云居山香菇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在见习基地云山企业集团瑶田农场内,也是学员刘国云种植大棚香菇的基地,曾在今年1月19日被《江西日报》头版报道。学员们参观后议论纷纷、启示颇多。
不在“虚”上做表面文章,而是在“实”上下功夫,让学员实实在在学到东西,受到益处,从而使“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不让学员对我们失望,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是我们教学点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注:配发照片为,座谈会、计算机房、谢元态讲座、参观刘国云基地。
 |
? |
|